实习期离职提前几天合法
实习期离职,提前三天即可。值得注意的是,劳动合同中并无“实习期”这一法律定义,一般大家所说的实习期事实上更接近于一种非正式的工作体验阶段,与劳动合同中的“试用期”有所不同。
尽管在实质操作中,很多单位对实习期的管理像试用期,但从法律严格意义上讲,实习期并不受劳动法关于试用期规定的约束。
2、试用期与实习期的差异
找法网提醒,试用期与实习期在法律性质、参与主体、目的及法律关系上存在显著差异。
1.参与主体不同。
试用期中的自然人一方只能是劳动者,即已经拥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,并与用人单位打造劳动关系的个人。
而实习期间的自然人一方则是在校学生,他们一般尚未正式步入职业生涯,而是以学习为目的参与社会实践。
2.目的不同。
试用期的主要为了用人单位为了得到满足需要的人力资源,对劳动者进行实质工作能力的考察。
而实习期则主要体现学校与学生的一同目的,即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自己素质,增强其职业技能。
3.法律关系不同。
试用期双方存在劳动关系,用人单位需承担无过错责任,实行最低薪资标准,并与劳动者一同履行缴纳社会保险成本的义务。
而实习期双方不成立正式的劳动关系,因此不受劳动法关于劳动关系规定的严格约束。
实习期离职的法律规定
尽管实习期在法律上并不等同于试用期,也不受劳动法关于试用期规定的直接约束,但实习期离职仍需遵循肯定的法律原则。
1.实习期离职应提前公告用人单位。虽然法律没明确规定实习期离职的具体提前天数,但为了防止给用人单位导致非必须的损失或困扰,建议实习生在离职前至少提前三天公告用人单位。
2.实习期离职不涉及经济补偿等问题。因为实习期双方不成立正式的劳动关系,因此实习生在离职时不需要担忧经济补偿、社会保险等问题。
3.实习期离职后应妥善交接工作。尽管实习期双方没有严格的劳动关系,但实习生在离职后仍应本着诚信原则,妥善交接手头的工作,确保用人单位的正常运营不受影响。